【新聞稿】失智症治療新里程碑──亞東醫院施打全台首劑「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」

【新聞稿】失智症治療新里程碑──亞東醫院施打全台首劑「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」

【新聞稿】失智症治療新里程碑──亞東醫院施打全台首劑「早期阿茲海默症新藥」

亞東醫院於今(23)日上午率先全國,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「欣智樂」施打(圖片來源/亞東醫院 提供)

2025 年 6 月 23 日,台灣迎來失智症治療的重要突破。亞東醫院率先全台完成 早期阿茲海默症治療新藥 的第一針施打,這是 20 年來首度引進針對病因治療的新藥,為患者與家屬帶來新的希望。

根據亞東醫院推估,全台約有 13 萬名患者 符合「早期阿茲海默症 + 類澱粉蛋白陽性」的用藥條件。雖然治療費用每年需自費約 100 萬至 150 萬元,但對許多家庭而言,只要能延緩退化、讓患者多維持一段獨立生活的時光,就值得一試。


 甄瑞興主任:把握「黃金介入期」

首位接受新藥治療的長輩雖年事已高,但生活功能良好,能獨立搭乘大眾運輸、完成家務,甚至照顧同樣罹患失智症的配偶。由於察覺自己出現健忘、重複提問等情況,加上家族有失智病史,主動就醫檢查。

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,同時也是本會理事長的 甄瑞興醫師 表示,經初步評估,該長輩的認知功能障礙檢查(CASI)為 92 分(滿分 100 分)、簡易心智量表(MMSE)為 29 分(滿分 30 分),顯示為輕度認知障礙。後續透過核磁共振(MRI)、正子斷層掃描(PET)與 APOE 基因檢測,確認腦中已有類澱粉蛋白沉積,完全符合新藥適應症條件,正是藥物介入的黃金時機。

甄瑞興醫師也提醒,新藥並非人人適用,需經完整評估後施打,且目的不是逆轉記憶,而是 延緩退化、延長維持日常生活功能的時間。治療需搭配影像監測,確保療程安全。


新藥資訊

  • 衛福部已核准兩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:
    「樂意保(LEQEMBI)」「欣智樂(KISUNLA)」

  • 施打方式為靜脈注射,需在醫院完成

  • 臨床數據顯示,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腦水腫或點狀出血,需定期影像追蹤


TCEA 的立場與呼籲

甄瑞興醫師強調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是延緩失智症退化的關鍵。協會呼籲民眾:

  1. 及早檢查:出現記憶衰退、重複提問應盡快評估

  2. 積極討論:與醫師充分溝通治療選項

  3. 關注政策:支持新藥未來納入健保給付

TCEA 將持續推動失智症防治與教育,並追蹤新藥實施成果,讓更多患者與家屬受惠。

文章來源:CNEWS匯流新聞網/記者陳鈞凱

圖片來源:亞東醫院